【天天新视野】山东青岛 | 半年剪出《清明上河图》 青岛七旬老人用一双巧手裁剪多幅名作

2023-05-15 10:21:13     来源 : 文旅中国

一张红纸、一把剪刀,50多年来,凭着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匠人之心,即墨区龙山街道西程哥庄村村民江志友依然精力充沛,思维敏捷,创作热情不减当年,拿起剪刀来游刃有余,剪纸技艺令人赞叹。近日,70岁的江志友获评2023年3月份文明市民。

江志友热爱剪纸创作。


【资料图】

每天伏案弄剪4小时

江志友的家中虽布设简单,却犹如艺术殿堂,房间的炕头和墙壁上到处都贴满了他构图新颖、技艺传神的剪纸作品。从不足巴掌大小的纸张,到10多米长的纸,各种花、鸟、虫、鱼、生肖、人物的形象,在他的手中都能变成一张张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。十二生肖、天赐洪福、名人肖像、仕女迎春,都在他的剪刀下变得惟妙惟肖。50多年来,江志友创作了红楼梦、京剧脸谱等多幅名作,作品被即墨区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录。

江志友虽已白发苍苍,却依然坚持每天伏案弄剪至少4小时,反复操作实练,每年要用去近千张红纸。半个多世纪,江志友创作的剪纸作品算起来已超过了万幅,每年春节赠送给亲朋好友的也不计其数。

为创作经常废寝忘食

“半个多世纪的剪纸经历,创作的题材越来越丰富多彩,透过剪纸作品能感受到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。”江志友感慨说。

“我总想着创作一幅剪纸作品,来反映现在的盛世,所以就有了创作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想法。”前两年,江志友仔细研究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用纯熟的剪纸技法、精深的剪纸刀功,后来历经半年左右的时间,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。作品线条明确、人物生动,情景跃于纸上,生动再现了汴京当年的繁华盛世,实现了民间艺术与国宝的结合,充分展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。江志友表示,等装裱完成后,将会把这幅心血之作捐献给即墨区博物馆,让人们更加了解非遗文化。

传承非遗教授中小学生

江志友还积极参加村里和街道的公益活动。每个周,他都会来到龙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“非遗工作室”,义务为村里公益辅导班的孩子上剪纸课,专门教授中小学生剪纸艺术。如今,江志友的剪纸课已成为当地的一门特色课程,吸引了大批未成年人前来学习。

谈及未来的发展,江志友告诉记者,剪纸是与老百姓生活非常贴近的一种艺术,他要继续深入人民、扎根生活,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。同时,他也将通过剪纸,让附近的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,共同了解非遗文化,学习非遗技艺,把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剪纸传递给千家万户。

(来源;齐鲁网)

责编:陈蓓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